国脚踢中甲?阿联酋外援合同新规助力归化计划
你是否支持足球联赛放开外援政策?这是一个关于提升联赛质量与促进本土球员留洋的大问题。国脚有机会去打低级别联赛,如中甲或中乙,这也能提升底层联赛的水平。让球员们与外援竞争,虽然外援的能力普遍更强,但这最终会使得中国球员在市场中越来越边缘化,甚至全外援球队的现象也不再稀奇。
引入更多高质量外援不仅能提升联赛整体水平,还有助于调整基础薪资结构,让中等水平的球员收入减少,虽然这样对球员来说是一种压力,但也能激发他们的潜能。目前,中国球员不愿意留洋的原因在于国内竞争相对较少,收入高而压力小,这让他们不愿意冒险去海外。留在国内的球员若缺乏足够的竞技压力,联赛强度的不足,常常使得中国足球在亚洲层面处于劣势。
如果一支球队没有本土球员,球迷的凝聚力该如何维系?就算放开外援政策,球队的梯队又有什么意义?如若每年继续购买外援,年轻球员的培养岂不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?此外,俱乐部的财务状况能否承受日益增加的外援成本?即使是压低成本、买入外援,未来是否会面临来自国际足联的诉讼或禁令,此点令人深思。在这个议题上,我个人没有明确的判断力,既期待又不安。
适度放开外援政策是可行的,但若完全放开,将导致球场上没有本土球员可供竞赛。如今,参与足球运动的孩子本来就少,如果进一步抑制他们的机会,将导致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自此放弃追逐职业足球的梦想。反观CBA的经验,我们是否也能从中吸取教训?
面对当前联赛的现状,很多时候虽然允许上场5名外援,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也难以满足这一数量。外援的注册限制,加上报名人数的限制,使得许多球队在比赛时并不能充实阵容。虽然有人以沙特为例,但无论是中超还是CBA,在外援限制下,本土球员的水平却不断下滑,国家队的实力也未见提升。
因此,现在是时候放开外援政策,同时加大对青训的投资。否则,将来国家队在中场和前锋位置上可能会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。虽然在没有放开外援时,我们的战绩已经不甚理想,更不如尝试一次新的思路。英超曾出现全部首发球员均非英格兰国籍的情况,并且该联赛如今依旧是世界上最强、最富的之一。
我建议放开年轻外援的数量限制,20岁以下且具备能力的外籍球员不计入外援名额。此外,合同应设定最低五年,以便未来归化考量。英超某些青训要求同样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模板,例如要求大名单中至少有2-3名青训球员,这将促进各俱乐部对青训的重视。我们需打好足球的基础,仅靠三级联赛远远不够。如此庞大的人口基础,却依托少数俱乐部来推动足球发展,实在是不现实。
足球本是一项高投入的运动,若俱乐部资金有限,就应重视青训的发展。观察国外那些成功的强队,不少球队的国内球员占比并不高,但他们依然能以雄厚的资金购买优质外援。我们的未来,是否也能如此美好,期待通过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的理念,推动中国足球的蓬勃发展。